1980年代以來,在政府政策鬆綁並鼓勵大量資本投入公共事業的背景下,台灣社會的運行歷經鉅變,資本主義市場原則也與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如今主導了整個社會的運行。當整個社會瀰漫著個人市場經濟的邏輯思維與氛圍,將會改變許多公共事業的本質,包括教育、環境、農業…等,當然,衛生也不例外。
以台灣公衛體系(包含預防與醫療兩大部門)為例,我們若從歷史的視角考察臺灣公衛體系的變遷,自1980年代以後的臺灣公衛體系不斷地朝醫療發展、擴大醫療的部門(醫療化[1]),預防的部門逐漸被排擠萎縮,而醫療部門本身則又經歷快速地商品化[2]、市場化[3],以追求更多的利潤來填補資本主義永遠也填不滿的慾望黑洞。臺灣的公衛體系就在這種不斷醫療化的過程,變成重醫療、輕預防,完全背離公共衛生「預防重於治療」的精神。預防及醫療兩大部門的嚴重失衡,導致預防部門顯得異常侏儒化,公衛的”預防性”及”公共性”的兩大本質蕩然無存。
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療服務的商品化、市場化,對於臺灣民眾的健康影響究竟會產生什麼變化?而身陷醫療體系的一線工作者,如醫護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又面臨了什麼樣的工作環境與條件?(碎碎念:護理人員的處境分析我們在五月號的《新公衛報報》已做過分析,沒看過的趕快去看喔~)當醫院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將可能影響到醫護專業的服務本質,甚至讓管理凌駕於醫護專業之上,專業自主權變得無從發揮,只能聽命行事。此時,我們民眾又該如何為自己的健康權利做出表態?
小園丁報告 / 編輯群
公衛視野1. 走向「商品化」的醫療服務 / 劉梅君
http://www.wretch.cc/blog/phlibphlib/15764998
公衛視野2. 正視醫護人員的求救訊號 / 王實之 http://www.wretch.cc/blog/phlibphlib/15765000
11路公車 有關本會籌組過程之邊城二、三事 / 顏幸達 http://www.wretch.cc/blog/phlibphlib/15765001
[1] 醫療化:將非醫療的問題當作醫療的問題來定義、處理、或治療的過程。如,把違反社會規範的所謂偏差行為以醫療的方式看待、處理,其他例子如兒童過動症、兒童虐待、強迫購買症、同性戀等; 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也被醫療化, 如分娩、性功能障礙、酒癮、更年期等等
<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會>南區聯誼會
會 長 : 黃淑貞
副會長 : 林瑞華 暨全體幹部 敬上
小秘書 : 陳慈立
<南區聯誼會公用信箱> phlib.south@gmail.com
<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官方網站 http://www.phlib.org.tw
<臺灣新公衛行腳紀實>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phlibphlib
<phlib公衛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phlibtw?hl=zh-TW&ln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