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朋友邀約幫忙寫了這篇文章 與大家分享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實踐 而且不是等到年紀大了才來注意 而是應該從現在開始去實踐
才不會在年紀大時適應不良

文章內容:

由於醫學的進步,平均餘命增加,使得老人人口增加的速度已不是等差級數的增加,而是快速度的成長,未來每個家庭中五個人就會有一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而活的長未必代表活的健康,真正能享有的健康生活時光,稱為健康預期壽命。疾病預防上所談三段五級的預防措施中,第一段談的健康促進,就是在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如何使得健康預期壽命能延長,就在於平日的養生之道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呷飯皇帝大」,因此筆者先從「食」來談,希望藉由這個話題,透過不同面向提供大家來參考。最近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表「兩代飲食習慣問卷調查」,發現孩子深受父母影響,有些父母的飲食習慣比孩子還不健康,由此可知飲食習慣一部分是耳濡目染,但有很大部分如同陳美霞教授所提的論點而來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陳美霞教授,曾發表一篇文章「十大死因只能怪罪不良生活習慣?」,裡面提到『為什麼千千萬萬的民眾仍維持「不良」的飲食習慣,為什麼年年有成千上萬的台灣人民因癌症、因中風、因心臟病、因糖尿病等等慢性病而賠掉寶貴的生命?絕大多數是因生活所逼、同儕的壓力、廣告的誘惑、工作的需求,或政府不當政策等等政治、經濟及社會因素的影響。』,而要改變一個習慣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看到這裡許多人或許會問:何時該開始做銀髮族的準備,筆者認為是越早越好。


有哪些是比較健康的習慣呢?首先從牙齒保健談起,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自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正是牙齒保健未做好的一個例子,不論是植牙或假牙,除了金錢上的花費外,還有許多的問題,最省錢環保的方式還是建議您每半年到一年定期檢查一次。


其次是飲食的質與量,平時就養成吃不太鹹不太油的「清淡飲食」,而食物種類一天以35樣為最好,樣式愈多愈好,重質不重量 (最起碼每天吃九份蔬菜和水果),再來是每日的水份量最好不要少於2000 CC,這一點是許多人比較難達到的。這裡談的是針對一般人,如果您有其他慢性病,則需依照醫師指示減少某一類食物攝取。


另外筆者認為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因此把想吃的、愛吃的食物分為兩種:對自己健康有益的,要常吃、多吃、但不是全部。對自己健康無益的,要少量、偶吃、但不是不吃;對於不想吃的、不愛吃的食物偶而也要吃一點點,平衡營養。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看法,老化是每一個人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養生的重點不在使人長生不老,而在於使人老得慢些,並且少些疾病,保有最佳的生命品質。人生就是一個創作,您是否想過要活出什麼樣的人生?

我的實踐如下
一.保護牙齒:在文章中只提到定期看牙科 但最重要是牙齒清潔
1.刷牙2.
昨天有個朋友問我 每個牙醫師教的方式都不一樣 又問我是否用貝氏刷牙法 我教他一個比較上手的方式  與大家分享  另外加上牙線的使用

牙刷拿法是-我是最棒的


牙刷擺在牙齦與牙齒中間成45度角左右來回刷


採乾刷- - 不要擠牙膏(目的在希望大家能更方便執行)


剛開始採用此種刷牙方式 牙齦會出血 約1~2週改善



2.定期看牙醫 咬合面齲齒是最容易發現 因為一蛀牙 吃東西就不舒服 你就會去看牙醫
 而在牙齒與牙齒間的地方則是最難發現

食物種類以35樣為最好,樣式愈多愈好,重質不重量 (最起碼每天吃九份蔬菜和水果),再來是每日的水份量最好不要少於2000 CC
我自己則要求吃到32ˋ種   不是一定要吃到 而是盡量
 所以早餐會選擇1 個素食三明治 更有3層  就有6樣 加個豆漿就7樣
加2種水果

最近中午都跑去一家自助餐店吃飯 他的飯友白飯和拾榖飯 選擇拾榖飯 就有10樣  在這盤菜也有了10樣
一頓飯下來 就吃到20樣 
不過裡面缺了蛋白質 青菜量還是不夠  尚待改進
平日吃營養午餐也有7~8樣

晚餐吃個雜菜麵  又有7~8樣

另外喝水 剛開始要喝足2000CC是很困難  我會加料 例如:吊耳式咖啡 沖泡一杯是補精神 再來就是增加味道 稀釋成1000  另外加上喝湯 其他的補足1500~2000  也會泡茶喝 我的茶葉也是用來讓我增加喝水量 所以一點點茶葉 卻是沖了1000~1500CC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 主要是達到目的



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改為扇型圖案,中間多一個騎單車人像,放入「水」字,代表「要吃也要動」,多喝白開水而非飲料。各類食物圖案面積不同,代表每日攝取分量多寡。


(一)全穀取代五穀,預防慢性疾病


五穀根莖類以全穀根莖類取代,代表增加攝取微量元素與膳食纖維,可預防慢性病、避免便祕。多選糙米、全麥、雜糧,主食可吃五穀米、十穀米、燕麥飯,番薯、地瓜、蓮藕、南瓜都可入菜。每日攝取量從36碗降為1.54,建議一天至少1/3主食為全穀類,才能減少代謝疾病、癌症等發生。


(二)「蛋豆魚肉類」順序改為「豆魚肉蛋類」


調查顯示國人蛋白質攝取較高,是熱量來源之一,因此過去每日飲食的蛋白質約占14%,新版則提高至18%,但建議多從豆、魚類攝取蛋白質,並鼓勵優先選擇從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


(三)多喝低指乳,每日攝取堅果


奶類改為「低脂乳品」,攝取量為每天喝1.5~2杯240毫升的低脂乳品。國內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建議兩歲以上者都應飲用低脂乳品,不要選擇味道香濃、熱量偏高的全脂乳品。


為增加健康油脂攝取,油脂類改為「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建議每天多吃一份瓜子、杏仁果、開心果、腰果、芝麻等堅果。衛生署飲食調查發現,國人普遍對於維他命E嚴重攝取不足,因此將油脂類增加堅果種子類,建議國人多食用堅果,一天約一湯匙的量。



(四)主食攝取量減少,增加蔬果攝取量


 國人熱量攝取普遍過高,新版指南減少米飯主食、油脂份量,增加豆魚肉蛋類攝取量,希望熱量來源以蛋白質優先。


過去建議的3份蔬菜、2份水果,新版中則以此為低標,建議每天吃5份蔬菜、4份水果。蔬果可提供微量元素,但熱量並不會因多吃而增加。蔬菜從3碟增為3~5碟(煮熟後約飯碗5~8分滿),水果從2份增為2~4份(一份約拳頭大)。


(五)多運動,避免含糖飲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telephant 的頭像
    litelephant

    litelephant的部落格

    liteleph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