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 諮詢/臺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林君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牙科主治醫師 謝宗慈
★形成因素:
咬指甲的出現年齡大多為3歲以後,在這之前以吸手指、吸奶嘴居多,可能原因包括:孩子藉著咬指甲來舒緩內在心理壓力;覺得好玩;模仿他人咬指甲等,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習慣。
★影響層面:
謝宗慈表示,咬指甲雖然不致對健康造成太大妨礙,但對指甲生長、牙齒仍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而且感覺不太雅觀,不利於其社交生活。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能在6歲前順利戒除。
1指床和手指變形:長期咬指甲,可能會傷害到指甲床,導致指甲變形。有些還會有輕微的手指變形。
2牙齒邊緣缺損:咬指甲和牙齒的咬合比較沒有太大相關性,倒是有些孩子因經常很用力的咬指甲,可能會使得牙齒邊緣有一點點缺損。
★戒除方法:
林君鴻表示,家長如欲幫忙孩子戒除咬指甲的習慣,一定要循序漸進,太過躁進只會增加親子關係的緊張,甚至使他偷偷進行,強化咬指甲的習慣,那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了。以下提供兩階段的戒除注意事項:
1. STEP3~6歲:在這期間,家長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找出壓力來源及抒發壓力,及利用說故事、手部按摩,或勞作來轉移他的焦點,還可利用如「媽媽下禮拜要檢查你的指甲,如果你的指甲有好好的話,媽媽就給你小禮物喔!」這類型約定化的方式,一來紀錄孩子咬指甲的情況是否有進步,二來可增強他的動機。只要孩子咬指甲的頻率有改善,便給予口頭讚美或實際獎勵,誘導他繼續保持下去。
習慣既以養成,便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改善。其實孩子不見得不知道咬指甲不好,只是難以控制,這時便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並善用一些方法,在自然的狀況下導正孩子的行為。
2. STEP6歲:謝宗慈表示,如果前面的辦法仍不見效,家長便可考慮以綁繃帶等方式提醒孩子。然而不管家長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他這樣的習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才會願意主動配合,這時還再加上家長反覆地提醒,要成功戒除並非難事。而提醒時也要注意,切莫進行人身攻擊或羞辱,造成二度傷害。
文章摘自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45.asp
留言列表